纪念馆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主体工程竣工
时间:2020-09-11 作者: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 浏览次数:439
近期,随着最后一幅书画作品扫描完成,市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主体竣工,全面转入数字资源后期处理。在近两个半月的时间里,共完成54件(套)文物三维模型制作、358件(套)文物高清影像拍摄、125幅书画扫描、1455张底片扫描任务,并首次建立了纪念馆藏品资源管理系统。
在时间的长河里,文物的保存永远是相对的。如何让革命文物以最好的姿态前行,让将来的人们仍然如同今天的我们一样,能够瞻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,文物数字化保护无疑提供了一条良好途径。通过三维激光扫描,高清影像拍摄等方法,不仅能让革命文物在虚拟世界中“永生”,也为大众零距离接触红色文化遗产提供了方便,有利于红色基因代代传承。
自新馆开馆以来,市革命纪念馆始终高度重视文物数字化工作,先后为馆藏2700余件(套)文物、档案、照片进行了扫描和拍摄,初步建立了数字档案。但受制于经费、人员、技术水平,馆藏大体量文物、书画作品和底片均未进行数字化处理,也未留下基础数据。
2019年,纪念馆成功申请江苏省文物保护专项经费,用于文物数字化保护,并于今年6月正式实施。鉴于该项目专业性强,要求高,为保证质量,纪念馆先后两次邀请省内专家召开方案论证会,并聘请行业专家为顾问,全程跟踪项目实施。
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六团在大生产运动中收藏军费的钱柜子
民国二十四年式重机枪
在高清影像拍摄中,不仅要通过相机参数调整和光线布置,还原文物的真实形态、色彩,不得失真畸变,也要通过摆放角度、拍摄位置调整,突显革命文物的沧桑感和神圣感;在三维扫描环节,为了在建模中尽可能逼近文物原貌,需要用激光扫描仪采集海量数据。仅一支15公分的毛笔,就需要拍摄各种角度照片200余张,采集点云数据近10万个。为了达到最佳效果,文保部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,加班加点,在做好文物进出库和基础数据测量的同时,主动配合施工方搭建场地,反复调整文物位置,全力确保拍摄质量。